改善高頻信號傳輸中的SMT焊盤設計
2015年04月22日 | Chang Fei YeeShare this page with your friends
在高頻領域,信號或電磁波必須沿著具有均勻特徵阻抗的傳輸路徑傳播。當遇到阻抗失配或不連續時,信號的一部分將被反射回發送端,而其餘剩下的電磁波將繼續傳輸到接收端。信號反射和衰減的嚴重程度取決於阻抗不連續性的程度。當失配的阻抗幅度增加時,就會有更多的信號反射回來,接收端觀察到的信號也就具有更多的衰減或劣化。
阻抗失配現象在交流耦合(所謂的直流阻隔)電容、板到板連接器以及電纜到板連接器(如SMA)的SMT焊盤處經常會遇到。
在如圖1所示的交流耦合電容SMT焊盤案例中,沿著具有100Ω差分阻抗和5mil銅寬度的PCB走線傳播的信號在到達具有更寬銅箔(如0603封裝是30mil寬)的SMT焊盤時將遇到阻抗不連續性。這種現象可以用 公式(2) 和 (1) 解釋。銅的橫截面積或寬度的增加將增大條狀電容(strip capacitance),進而給傳輸通道的特徵阻抗帶來電容不連續性(即負的浪湧)。
為了儘量減小電容的不連續性,需要裁剪掉位於SMT焊盤正下方的參考平面區域(reference plane area),並在內層建構覆銅,分別如圖2和圖3所示。這樣可以增加SMT焊盤與其參考平面或返回路徑之間的距離,從而減小電容的不連續性。同時應插入微型縫合過孔,用於在原始參考平面和內部新的參考銅之間提供電氣和物理連接,並建立正確的信號返回路徑,從而避免EMI輻射問題。
然而,距離d不能增加得太大,因為太大將使條狀電感超過條狀電容並引起電感不連續性,見公式(3)的解釋。

圖3:裁剪過參考平面的PCB俯視圖。

其中:
C = 條狀電容(單位為 pF)
L = 條狀電感 (單位為 nH)
Zo = 特徵阻抗 (單位為Ω)
ε = 介電常數
w = SMT焊盤寬度
l = SMT焊盤長度
d = SMT焊盤和下方參考平面之間的距離
t = STM焊盤的厚度
相同概念可以應用於板到板(B2B)和電纜到板(C2B)連接器的SMT焊盤,分別如圖4和圖5所示。

圖4:B2B連接器。

圖5:C2B連接器。
下面將通過TDR和插入損耗分析(insertion loss)完成上述概念的驗證。此一分析是通過在EMPro軟體中建立STM焊盤3D模型,然後導入Keysight ADS中進行TDR和插入損耗模擬完成的。
(未完,請參閱下頁更多內文及附圖)
想要免費接收更多的技術設計資訊嗎?
馬上訂閱《電子技術設計》郵件速遞,透過郵箱輕鬆接收最新的設計理念和產品新聞。
為確保您的資訊安全,請輸入右方顯示的代碼.
啟動您的訂閱申請
我們已給您的註冊郵箱發送了確認信,請點擊信中的連結啟動您的訂閱申請。
這將有助於我們很好地保護您的個人隱私同時確保您能成功接收郵件。